
发布日期:2025-07-05 22:21 点击次数:13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件玉器是西周风格的玉鸟,整体形制,纹饰是属于西周的风格,也是从形制和纹饰判断出来的。如果仅仅是看形制和纹饰,这就达不到鉴定的效果了,而很多爱好者恰恰也就停留在这个浅薄的层面上。 这件玉器利用的玉料皮子进行的加工,鸟的尾巴处是玉料的僵皮,而不是沁,以僵皮仿沁,是仿古玉器常见的现象。僵皮的特征是“死”,而且没有过渡晕散,没有深浅变化。而沁色不是,哪怕是钙化的沁色,在沁色和玉质结合处,也会有深浅,长短等过渡晕散现象。图片
然后再看整体形制上的同类线条,短小的线条,沟边平直,规矩的现象,我们知道,西周晚期才出现了砣,在此之前是磋磨为主,那么这几条短线都出现了规律性的沟边,宽深现象,与手持工具的搓磨(刻画)有形制上有很大区别,这一点我们只当作疑点,可以不当作结论去看,继续观察.图片
这张图里,看到了四条短线的痕迹,线条的入刀处呈现了高效,且沟底没有反复锉磨的痕迹,沟底出现了向下凹的现象,这是砣的特征.由此我们知道,我们刚才怀疑的第一个疑点,基本上被锁定了.图片
这张图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些宽槽阴线的痕迹.如果看过张家坡西周玉器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西周一面坡是先用尖锐的工具刻画出阴线,然后用片状工具刮蹭出另一面的斜坡.这两种工艺,会形成两种现象,立面的陡峭和斜面的细腻.而这两处宽槽的痕迹特征表达的是一个粗糙的工具一次性成型的痕迹特征,这与西周时期的做法不符.图片
这里隐约的出现了螺旋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图的问题,还是拍的问题,或者是确实是螺旋痕迹,当作一个辅助点再次观察即可.图片
这里的工艺相对复杂,正常来说,工艺越复杂的地方,锉磨工艺痕迹越复杂,而这里只有一种痕迹,粗糙程度差不多的搓磨痕迹.仿这件玉器的人使用了一种粗糙的工具,对表面进行了加工,留下了长而不断的拉丝痕迹,这是与西周时期工艺再次不符的现象.图片
表面上这次更为细腻的搓磨痕迹,不应该这么细密,这么均匀,呈现了同向,细密度一致的毛刷痕迹,这是古代玉器加工中不会出现的现象.也是与西周工艺不符的现象.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代玉器的边缘切割,是片状工具进行切割,即便经过修磨,这些边缘的切割痕迹也不该出现大量的规则弧形底部,这种规则的弧形切割痕迹,指向了电动砣.图片
平面皮壳粗糙,只有晶团状的痕迹,缺少晶粒痕迹伴随,也就是说皮壳相对单一,而且粗糙无度,一件精致完工的西周玉器,不该出现如此粗糙的皮壳.综合起来几个疑点,也就基本上可以给这件玉器定性了,利用带玉皮的玉料仿制了这件玉鸟,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电动砣和目数一致的油石,但是造假的人利用了古玉粗糙的特征,故意把这件玉器的皮壳做的比较粗糙,加上浮土,让人有了生坑的感觉.这也是仿商周玉器比较常用的伎俩,不算高仿.虽然这类东西不算高仿,顶多算是中等偏上一点的仿品,但是在市场中,这类仿品是量最大的。 入群请联系管理员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csgo赛程去哪儿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